水解酸化/懸浮濾料曝氣生物濾池工藝集傳統的沉砂池、水解酸化池、曝氣生物濾池于一體,將構筑物以豎向的方式進行布置,與普通曝氣生物濾池相比,具有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等優點。筆者采用該工藝處理生活污水,考察了其除污效果。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原水水質
水解酸化/懸浮濾料曝氣生物濾池處理生活污水的中試在天津市某污水處理廠進行,原水取自曝氣沉砂池的出水,其水質見表1。
水解酸化/懸浮濾料曝氣生物濾池中試裝置如圖1所示,總高度為7.1m,直徑為900mm,有效容積為4m3。主要由沉砂區、水解酸化區、好氧區組成。沉砂區高為0.75m,有效容積為0.2m3;水解酸化區內為厭氧活性污泥,該區高為2.8m,有效容積為1.8m3;好氧區為懸浮濾料區,高為3.2m,有效容積為2.0m3,好氧區頂端設有板,以防止濾料流失。裝置采用上向流,流量由閥門控制;采用旋流式噴嘴沿切線配水,使污水中的砂沉積到沉砂區底部;沉砂后的污水經過水解酸化區、好氧區后由濾頭出水。除主體設備外,還設有反沖洗泵(該泵又兼作水解酸化污泥進泥泵)、反沖洗水解酸化污泥儲泥箱、清水箱等附屬裝置,主要用于裝置的反沖洗。
聚苯乙烯懸浮濾料的粒徑為4~6mm,孔隙率為50%,堆積密度為30Kg/m3,它具有比表面積達、截污能力強、機械和化污性能好、價格低等特點。水解酸化/懸浮濾料曝氣生物濾池采用穿孔管曝氣,穿孔布氣管設在濾料層的下面,空氣與水同向流動,由于濾料的切割作用,大氣泡被分割成小氣泡,大大地提高了對氧的利用率。
1.3 分析項目及方法
COD、BOD5、NH3-N、SS、TN、TP等采用國家標準方法〖1〗測定;DO采用HACH溶解氧測定;pH采用酸度計測定;水溫在現場采用溫度計測量。
2 結果與討論
2.1 啟動與運行
中試時間為2008年1月7日-12月19日,分為啟動及運行兩個階段。
2.1.1 裝置的啟動
水解酸化污泥及好氧生物膜的培訓、馴化均采用接種法。水解酸化接種污泥取自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消化池,采用一次性投加的方法接種1.5m3。好氧區的接種污泥取自污水處理廠曝氣池的回流污泥,先在進水量為9.6m3/d、曝氣量為2.4m3/h、接種污泥投量為75L/d的方式下連續運行14d,然后調整進水量的13.2m3/d、曝氣量為3.3m3/h,再連續運行14d。經過28d的培養、馴化,COD、BOD5、NH3-N、TP、SS的去除率均達到了80%左右,遂認為水解酸活化污泥及好癢生物膜的培養、馴化成功。
2.1.2裝置的運行
運行分為調整及穩定運行2個階段。第1階段的進水量設為14.4m3/d,曝氣量為3.6m3/h,濾速為22.6m/d,每天上午定時取樣,測定相關指標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依據對第1階段的統計分析結果經多次調整后,確定了第2階段的運行參數:進水量為24m3/d,曝氣量為6.0m3/h,濾速為37.7m/d,水力停留時間為3.98h,并穩定運行了128d。在第2階段,裝置對COD、BOD5、NH3-N、SS、TN、TP的去除效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濾速為37.7 m/d、BOD5容積負荷為2.14Kg/(m3·d)、NH3-N容積負荷為0.38 Kg/(m3·d)、反沖洗周期為3d、反沖洗強度為39.3 m3/(m2·h)、水力停留時間為3.98 h、平均溫度為18.1℃的條件下,水解酸化/懸浮濾料曝氣生物濾池出水的COD、BOD5、NH3-N、SS、TN、TP、均達到了《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二級標準;同時NH3-N、BOD5還達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02)的要求;對COD、BOD5、NH3-N、SS、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可達90.1%、96.0%90.1%、92.8%、38.4%、75.5%,說明該工藝對有機物和氨氮具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2.2 反沖洗
隨著運行時間的延長,好氧區濾料上附著的生物膜由于增值而逐漸變厚,同時濾層截留的懸浮物也不斷增多,水頭損失逐漸增大,當水頭損失達到或接近臨界值時,將會出現顆粒物穿透濾層、出水水質變差的情況,此時應立即停止運行并進行反沖洗〖2〗。